湛江法院深入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四化”建设
近年来,湛江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公正司法根本目标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认真落实《广东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规划》,努力实现诉讼服务中心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全面提升我市法院诉讼服务水平。 一、以功能整合为基础,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系统化建设 湛江两级法院积极落实最高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法院《广东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规划》《关于推进全省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省法院创建诉讼服务示范窗口的意见》要求,加强诉讼服务整体谋划,有效发挥诉讼服务、繁简分流和纠纷化解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原立案、信访大厅建设基础,科学增设档案查阅、律师服务、自助服务、志愿者窗口等区域,开通特殊人群绿色通道,结合原有的诉前联调、导诉服务、流程查阅、材料收转、业务受理、休息等候、便民服务、安全检查、信访接待、法官约谈等区域,共同构建“功能完善、职能明晰、设施齐全、服务到位”的诉讼服务平台,基本实现诉讼服务由后台移向前台,由分散转为集中。遂溪法院全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建成实体虚拟、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立体化”诉讼服务新平台,被中院向省法院推荐为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示范窗口。两级法院坚持系统分析,充分运用诉讼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有效激发服务审判、服务决策、服务审判管理的辅助性作用,特别是对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房地产纠纷案件等涉众型案件的受理情况进行类型化分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今年,湛江中院立案庭妥善处理“湛江国际机场迁建项目”等一批案件,为地方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二、以技术融合为依托,推进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 湛江两级法院积极运用网络和移动应用技术,推动诉讼服务换档提速,切实增强诉讼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开发网络智能服务,全面推广网上引导、网上立案、网上查阅、网上咨询,有效突破诉讼服务8小时的工作瓶颈。二是推行视频调解、视频接访,联通四级法院远程对接系统,以信息技术拓展诉讼服务空间。三是提供自助服务,充分发挥服务对象自主作用,最大限度提升诉讼服务效率。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本配备当事人专用电话、复印机、传真机、存取款机等自助设备,开通无线网络,印制宣传小册子,让当事人更加便捷开展诉讼活动。开发区法院设立24小时自助司法服务平台,针对来自不同地域的来访群众,设置了普通话、粤语、雷州话、英语四种语音同步播报,为一些“听得懂看不懂”的村民提供更大的便利。四是加速诉讼服务中心同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融合发展,完善法院审务信息、流程信息、诉讼电子档案等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三、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湛江法院加快推进机制建设,建立以标准化为支撑的诉讼服务长效运行机制体系,切实规范诉讼服务运行机制,实现涵盖基础设施配置和运维、岗位职能定位和职责、服务行为规范和考核等内容的标准化。湛江中院先后出台《关于落实立案登记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加强诉讼文书电子送达系统使用的通知》《推进生效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实施办法》《12368诉讼服务热线规章制度》《律师志愿服务岗工作规则》《首接负责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工作制度,以制度规范诉讼服务流程、严格诉讼服务标准、提升诉讼服务质效。全市两级法院积极实行诉前联调、繁简分流、小额速裁工作机制,明确先行调解、速裁、审前调解适用范围、工作程序,最大限度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大幅提升诉讼效率。廉江、赤坎、雷州和开发区等法院分别与司法、医疗、交警、国土等部门联合建立医患争议、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等纠纷诉前联调机制。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通过诉前联调机制调处纠纷420件,达成调解协议403件,调解成功率达96%,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以服务创新为动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社会化建设 湛江法院不断强化司法为民服务意识,在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推动实现司法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交融共享。对基础性、非专业的便民服务,我市法院采用项目外包的方式,引入具备市场服务经营资质的第三方提供快递邮寄、银行取款、饮料茶吧、图书查阅、文具文印、电话传真等社会性服务,降低司法成本。针对诉讼服务多元化需求,我市法院设立法律服务志愿者工作室,引进专家、学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人民群众提供立案咨询、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妇女维权、信访答疑等服务。为加强社会服务规范化建设,我市法院将逐步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不断改进诉讼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诉讼服务的新要求和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