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听取湛江中院司法公开工作汇报

更新时间:2017-04-27 已浏览:11925 文章来源:原创

4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湛江中院关于司法公开工作情况的汇报,充分肯定近年来两级法院司法公开工作,认为我市两级法院,以司法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进深化司法公开工作,司法机制更加开放、动态、透明,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将制度上的要求转化为自觉意识。全市法院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司法公开意识,大力倡导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的司法理念,把“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制度要求上升为每个法院、每个法官的行动自觉。以开展“强化司法公开推进年”活动为契机,将公开融入到法官日常的立、审、执工作中,覆盖到审判执行各领域、各环节。

二是推进“四大平台”的建设凸显司法成效。在审判流程公开方面,两级法院科学梳理办案各个节点、录入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并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推送公开。目前,两级法院每年向当事人推送短信上万条。2016年8月起全市法院启用诉讼文书电子送达,已有2888件案件实现电子送达文书。在庭审公开方面,两级法院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落实庭审旁听制度,公示开庭信息,简化旁听条件和程序,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旁听社会影响较大案件的庭审。为强化科技法庭应用,全市共建起109个数字法庭,实行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2016年7月市中院正式启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线运行,将庭审视频推送上网公开直播。裁判文书公开方面,两级法院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依法确定对裁判文书的公开。对于不公开的文书,除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外,在网上公布案号、审理法院、裁判日期及不公开理由。截至今年3月底,两级法院已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45511 篇。执行信息公开方面,两级法院将执行工作节点信息记入执行日志对当事人公开,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推送至执行联动单位,实行联合惩戒。同时,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公开曝光。去年以来两级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393个,采取信用惩戒措施69人次,67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

三是多措并举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加快3.0版“智慧法院”建设,为提升司法公开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全市11个法院和24个人民法庭实现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通过加强网上诉讼服务,畅通网上司法公开,实现视频作证、视频接访。大力加强司法宣传,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近年来,两级法院网站访问量逐年上升,微博粉丝量,微信关注度逐年提升,组织大规模新闻发布会12场。打造“以案释法”司法宣传品牌,在《湛江日报》举办“以案释法”35期。在各级媒体刊发法制报道3345篇,录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教育台《法治天下》专题节目2个,开展送法进学校、送法进乡镇、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和送法进军营等“送法五进”系列活动,共开展普法宣传、模拟法庭等活动268场,积极传递法治正能量。

四是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彰显司法公开的透明度。两级法院普遍设立专门的信访和诉讼服务大厅,完善信访诉讼服务功能,完善权利告知、风险提示、释法答疑,设立优秀法官工作室,引进交管、保险、邮政、银行等部门驻点服务,引入律师和高等院校法学院的师生到信访诉讼服务大厅设点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公布登记立案范围以及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实行当场登记立案,对诉讼当事人提交的立案材料,实行一站式审查、一次性告知补正。从2016年12月起,市中院运行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案件查询、诉讼咨询、信访投诉、建议意见、联系法官、预约办事等人工和自助电话在线服务,工作时间由话务员提供“一对一”热线答复或在线信息处理诉求,不能在线答复的,由平台交法官、法官助理和跟案书记员跟进处理。基层法院则积极推进巡回审判服务。开发区法院探索开展假日法庭、夜间法院服务,设立了“24小时不打烊”的诉讼服务中心。麻章、廉江等法院建立大型户外LED司法公开便民诉讼服务屏,依法公示公告审判执行工作相关信息,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